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 >> 热销产品 >  >> 
发展客家食材产业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
来源:东方资讯      时间:2023-07-09 02:38:28

●连允东

2012年以来,宁化客家小吃产业得到长足发展,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开办客家小吃店5000多家,带动就业1.5万多人,有了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,但尚未形成规模化、产业化,尤其是食材产业发展缓慢,存在“一散二杂三缺乏”(一散是指食材分布零散;二杂是指食材来源渠道杂,食材品质良莠不齐、杂乱;三缺乏是指食材产业缺乏品牌化、规模化、产业化)现状。如何改变这一现状,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五条措施。

一、提升认识,明确意义


(相关资料图)

食材是发展宁化客家小吃的基础和关键。宁化客家小吃之所以享誉海内外,除了做工精细(手工制作)、风味独特、营养丰富外,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取自于宁化当地纯天然、无污染自种自养的食材(主料)。宁化得天独厚的地理、气候优势,为发展农、林、牧及食材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。许多种植、养殖的食材本身就是特色农(副)、畜牧、水产产品。发展食材产业能带动农民就业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,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,从而推进农村经济建设,助力乡村振兴。要广泛宣传,让农民知晓发展食材产业的重要意义,调动起种养积极性,全力以赴地投身于食材产业发展。

二、摸清现状,挖掘资源

据调查,宁化目前有客家小吃300多种,已评定为中华、福建名小吃的共61种。所需要的食材大约有30多种。可分为种植、养殖两大类,还有许多野生天然食材。宁化客家小吃食材资源十分丰富。建议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客家小吃食材资源专项普查,进一步摸清资源底子,让食材产业发展更具方向性。

哪些食材可以作为产业来大规模发展?从目前看,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是否可作为食材产业来发展。一要看“一材多用”。也就是一种食材可做多种小吃的主料。如:优质大米(粳米)可做米包子(韭菜包)、春卷、米冻、米茶、米线、灯盏糕、印盏糕、中元粿、粉干、勺子粉,立夏丸(硬饭丸)、米饭(笊篱饭)、席袋饭等13种客家小吃。二要看“需求量大”。稻米、地瓜、黄豆、芋子、淮山、薏米、猪、鱼、鸡、鸭、鹅等等皆是烹制小吃需求量大的食材。三要看“品牌所需”。如具备以上三方面条件,就可作为宁化客家小吃食材产业来发展。

三、品牌先行,种养齐抓

加快发展宁化食材产业,不能一哄而上,遍地开花。要真正规模发展,求得更大的经济效益,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,立足资源优势,凸显地方特色,品牌先行,以点带面,种植与养殖齐抓。据调查分析,我认为宁化客家小吃品牌应该是:烧麦、米包子(韭菜包)、擂茶、煎包(捺包子)、豆腐驼子、黄粿、伊府面、裹包子、大卷、生鱼片、春卷、糍粑、糖糕、粉皮(含粉条)、泡猪腰、猪肝小肠汤、淮山饼(含雪薯饼、大薯饼)、红枣米仁汤、灯盏糕、肉糕、叶子糕、兜汤、田鼠干(属闽西八大干之一)等23种。这些品牌小吃所需要的食材主要是稻米(含粳米、糯米、大禾米)、地瓜(甘薯)、芋子、麦子、黄豆、薏米、淮山(含大薯、雪薯)、韭菜、白萝卜、鱼腥草、草鱼、生猪、田鼠等13种。此外还有延祥贡茶、牛角椒、花生等名特农副产品(也是食材)。要把这23种小吃作为品牌,申请注册商标,精细加工,进行系列开发,大批生产,向国内外市场推销,通过品牌带动,做大做强宁化小吃产业。

只有优先发展好品牌食材,才能全面带动其他食材产业的发展。要在县里统一规划下,选择种养方面基础、自然条件较好的乡(镇)、村进行大规模的食材种植或养殖,鼓励当地农户专业生产,为宁化小吃产业夯实后方基地。

四、建产业链,畅通销路

食材产业不能孤立地发展,它是整个宁化客家小吃产业最基础的源头部分。应与小吃的制作、加工、产品的销售、配送、门店等形成一个全产业链条。要从畅通销路着手,建好全产业链,抓实抓好食材产业的发展。重点抓好品牌食材产业的发展,可采取打造“一园一模式二基地”的方法来实施。即:一个客家小吃创业园;一个“客小翠”社区餐饮新零售模式;推进产业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的客家小吃食材种养基地和客家美食(小吃)成品、半成品深加工基地两个基地建设。带动种植、养殖、包储、运输、物流、商贸等产业链的发展,提升产业集聚能力、配套能力和创新能力,从而推动一二三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发展。

同时,还要建立宁化客家小吃食材加工、配送、交易中心和原材料供应基地。以“一中心一基地”来拓宽宁化食材销售渠道,增加销售量。县食材交易中心应根据宁化客家小吃一年食材的大致需求量,科学合理地制定好品牌小吃各种食材的种养规划,签订食材发展销售合同书,使全县种、养食材产业有方向性和计划性。在政府引导、市场调节下,畅通食材销售渠道,调动从业人员种、养食材的积极性,促进食材产业有序、扎实、快速地发展。

五、政策扶持,齐抓共管

食材产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,要从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抓实抓好。县、乡、村要高度重视发展食材产业。尤其是县、乡两级政府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扶持优惠政策措施,从资金、技术、人才、销售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,充分调动从事食材产业人员的积极性。相关部门要统一认识,同心协力,密切配合,大力支持乡村食材产业发展。特别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,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及奖励制度,帮助解决发展困难及基础薄弱问题。同时奖励在食材产业发展中作出贡献的人员,积极鼓励更多的人员从事食材种、养业。农业、畜牧业等部门要引进高校科研单位种植、养殖专家、技术员对从事食材种、养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指导,让其种出、养出无污染、无公害、生态优质的当地食材。要努力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,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,积极开办农业抵押贷款等业务,尽力帮助解决从业人员融资难的问题。税务、工商部门要对食材产品给予免征增值税等的优惠支持。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