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本报衡水3月18日电 记者耿建扩、陈元秋从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文保所获悉,该县房庄镇榆林村出土一通明朝石碑,记载了重修泰宁寺的过程及汉代大儒董仲舒“下帷授徒”的相关情况。此碑立于明万历四十二年(公元1614年),距今已有409年。
该碑通体青石质地,长230厘米、宽90厘米、厚30厘米。出土的仅为碑身,碑额和碑座尚未出土。碑身已经断为两截,右上残缺。碑文雕工深邃,字迹清晰,上下边缘以精美莲花纹饰包裹。碑文计18行,文辞精美,结构严谨,每行53字,末行66字,详细记载了泰宁寺的位置、重修原因、重修后的规模以及立碑时间等。文中还有“且刹(泰宁寺)西三里曰董家庄,东南数里又曰董学村(今故城县房庄镇董学村),北十五里则曰广川镇於古为邑。汉醇儒董仲舒下帷授徒处稍东二里奇,即余家北董庄。数村闬联塾比,醇儒遗迹翩翩,史传所称董里,此其地无疑也。董仲舒当武帝时表章六经斥百家语弗录,而其桐乡后生服习遗训者。”等文字,详细记录了汉代大儒董仲舒“下帷授徒”的相关情况。
“老一辈人说,这通碑是‘功德碑’,立在泰宁寺大殿门口左侧前方,可见其重要性。碑额是盘龙,碑座是赑屃。”榆林村76岁老人刘朝菊说。
故城县文史学者刘石营介绍,泰宁寺的来历和初建时间已不可考,但是碑文直接证明了董仲舒在明朝时期的影响力之大。“据史料记载,董仲舒幼时便在董学村求学读书,青年时代又在此下帷讲学,传道授业。”刘石营说。此碑佐证了董仲舒在此读书、授业的历史,为研究董仲舒前期生活及“下帷授徒”相关情况,提供了实物证据,非常有价值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
记者从河南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,鉴于目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,为维护广大考生健康安全,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,河南省原定于6月11日
尖嘴猴腮是人们对猴子的固有认识,但凡事都有例外,最近,郑州市动物园就有一只猴因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脸,被送外号人脸猴,其独特的长相令
中原区民政局提醒:尽量避免扎堆,只要感情好,每一天都是好日子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,成为很多新人眼中寓意美好的好日子。为满足准新人们
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,今年中国旅游日的活动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。记者今日从省、市文旅部门获悉,为进一步提振行业发展信心,
浊波浩浩东倾,今来古往无终极。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中,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文化意义上来说,黄河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。如果从高空中俯瞰,
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,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、位于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,正式面向公众开放。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
想要了解郑州这片沃土流淌着的文化脉络吗?想要寻找郑州是最早中国历史起源的佐证吗?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,由郑州市委网信办指导,新浪河
5月18日0—24时,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6例(轻型),其中延边州3例,白山市3例(含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);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
2022年5月18日0—24时,天津市新增7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(其中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)。新增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。